愛因斯坦有一次被別人問說:『你覺得自己和平常人有什麼不同?』 他說:『如果你要求一個普通人在一堆草堆中找到一根針 ,那麼他們會在找到一根針之後就認為任務完成了。 而我會把那堆草堆翻遍找盡,直到把裡面的每根針都找出來。』
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
土壤學
磷肥
土壤鹼性性:磷酸鈣
土壤酸性:磷酸鐵、磷酸鋁(磷被固定)
移動性低,所以要施用在根系旁邊,條撥予點施。
與氮素施用與有機質施用,土壤過鹼:硫酸鈣(石膏),土壤過酸:添加石灰
氮肥:
尿素中氮的含量:46%
硫酸氨氮的含量:21%
重量含水量: 風乾土-烘乾土/烘乾土
總體積密度:風乾土重/風乾土體積
孔隙率:1-(土壤密度/粒子密度)
微生物分解有機質流程:(查!)
H2S>H2SO4
NH3>NH4
基肥>追肥>禮肥(多年生植物,收穫後以補足其果實消耗之養分)
砂土
缺點:保水保肥能力差、有機質少
改進:加入保水保肥的土壤
黏土:
改進:深耕把土壤打碎或加入砂土
土壤膠體性質:
無機膠體:
金屬、結晶矽酸鹽、非結晶矽酸鹽
有機膠體:
有機質
五種氮肥:
硫酸銨:生理酸性,不能連續使用以免土壤酸化,可加石灰以中和其酸性(不可施用於石灰質土壤中,以免氮素流失)
尿素:易流失,易溶於水
銨態氮:緩效肥
氫氮化鈣:對新芽有毒害,為鹼性
P-R=I=E+T+D+W
w:土中水分改變的量,通常為0
D:土壤剖面滲流出的量
E:土表蒸發
T:葉面蒸散
P:土壤水分總體積(天然降雨或是灌溉水)
R:水分逕流量
有機質過多,會使土壤酸化,
可添加有益微生物於土壤中,分解有機物質的細菌,抗生素細菌,輪作栽培,調整土壤pH值(6-7),適量施用農藥,保持微生物生存空。
土壤好壞要如何判定:
1.土壤有芳香味,黑棕色
2.種子發芽法判定,
發芽試驗=堆肥抽出液中發芽率/去離子水中發芽率。
3.塑膠袋法,未成熟,氣體會膨大,若以為完全腐熟,則較少
4.蚯蚓法,如果蚯蚓往下鑽,則為腐熟堆肥
5.測pH值>7為好的堆肥,速測土壤pH值,土壤體積:水= 1:5
6.測全氮、全鉀含量
黃棕色:鐵礦
灰色:若欲吐,土壤進水
紅色:鐵的氧化物,赤鐵礦,偏紅色土壤化育層較高,受地下水位影響,鐵氧化物在水位變動地方累積。
黑色:有機質和猛氧化物的結合,地下水變動地方
白色:河床或石灰質土壤,海邊鹽類結晶,
青灰色:頁岩、泥岩顏色,排水不良(藍色)->還原態
台灣農田有機質含量:1%~3% >3%
複合肥:多用於基肥,因其個元素含量固定較難配和各生長期。
單質肥:多用於追肥 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